【人民政协报:十年再聚首 欢笑情如旧】
专家提醒:为方便您的就诊治疗,医院提供健康电话咨询服务,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与专家立即通话。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之际,经中央统战部批复同意,“同心·共铸中国心”组委会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委、县政府诚挚邀请曾为抗震救灾流过汗水和泪水的白衣战士重返汶川,共同见证汶川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成果。
通过开展义诊巡诊、健康宣讲、爱心捐赠等系列活动,切实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卫生健康意识,探索建立北京地区医院与汶川县各医院的长效帮扶机制,进一步推动县医疗卫生事业新发展,为建设康养汶川加速转型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张瑞峰主任与志愿者们重返汶川,受到群众一致称赞
近日,北京、上海及四川等地的600余名医务志愿者前往汶川县开展“同心·共铸中国心”纪念汶川地震10周年大型公益活动。北京华坛中西医结合医院特聘专家——张瑞峰主任此次受邀参加。
据了解,活动自2008年发起以来,10年间“同心·共铸中国心”共组织了3万余名医务志愿者,先后对50余万人次提供了医疗志愿服务,捐款捐物近3亿元,为受援地医务人员培训达600多场次,培训人员达4万余人次;为3万多名各族群众开展健康教育600余场。
以“回望汶川”为主题的“同心·共铸中国心”纪念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爱心诗会在汶川县体育馆举行,授予志愿者爱心荣誉证书(左二张瑞峰主任)
▲“同心·共铸中国心”组委会授予张瑞峰主任荣誉证书
▲“同心·共铸中国心”组委会授予张瑞峰主任荣誉证书
你来过一程 我惦念一生
四川省汶川县绵虒镇羌峰村,王德全一家人挂出“你来过一程 我惦念一生”的横幅,盛装在门前迎接“同心·共铸中国心”的志愿者。
此次重返四川,北京华坛中西医结合医院张瑞峰主任与北京以及全国多地的600余位医务志愿者一起参加了以“回望汶川”为主题的“同心·共铸中国心”纪念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爱心诗会,并被组委会授予荣誉证书。
随后,张瑞峰主任与其他医务志愿者走村入户,为当地群众进行了义诊、巡诊、爱心救助、健康讲座、送去慰问品等。
▲张瑞峰主任为群众现场做理疗,祛除颈肩腰腿痛
▲张瑞峰主任为群众义诊并现场治疗
张瑞峰主任是第二次走进汶川,十年前,他作为抗震救灾医疗队员之一,曾经在这里参与救护工作;十年后,再次踏上这片热土,他的内心更多了一份激动:“终于圆了自己的一个梦,再次走进汶川看一看。”
站在抗震纪念碑前,他心潮澎湃,眼含热泪,“今天我们用最庄严的方式纪念那段难忘的日子,同时,也希望继续用自己的微薄力量,为这里的人们送上关爱。我们此次来灾区义诊,不仅仅是给受灾群众送去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给他们送去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全社会都在关注着他们。”
▲张瑞峰主任为村民治疗,受到群众欢迎
从2008年到2018年,凝聚全国人民之力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和汶川的十年巨变,再一次鼓舞和激励着来到汶川的每一位专家。
重建之后的汶川山青水绿,焕然一新,作为“共铸中国心”活动启动十年来的热心志愿者,张瑞峰主任说:“中国梦和健康中国的实现,是要实现全民健康,实现全民健康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精准扶贫,更要精准健康普及,尤其是在老少边远地区开展健康宣教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跟随‘共铸中国心’公益活动十年来,我看到了我们的医疗服务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壮大,让更多医生参与,让更多的医疗资源向边远匮乏地区延伸,这对于与当地探索旨在提升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水平的长效帮扶共建机制意义深远。
尤其是看到老百姓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步地提升,我们非常高兴和欣慰,也更愿意发挥我们的特长,为老百姓的健康服务。”
对于首都白衣天使重返汶川,银杏乡村医罗清顺说:“义诊活动来得及时,老百姓需要。因为这是边远山区,医疗技术人才不够。我们很需要这样的义诊活动。你们对我们太关心了,真的谢谢你们。”
九年后的今天,重返汶川,一切都令人唏嘘。让人不禁感叹逝者远去而生者依然坚强。过去不应该被遗忘,也不能被遗忘。
一切都是新的开始,让我们一起用心写下新生与希望,期待明天会更好。